close

    除了慢性B、C型肝炎及酒精性肝炎外,其實在本世紀最常見引起肝功能異常的原因就是脂肪肝。門診中很常見患者緊張地拿著體檢報告來詢問:「我又沒有B型肝炎,又不熬夜也不喝酒,為什麼我的肝指數會不正常?」這些患者大部分都有脂肪肝,而腹部超音波是最快速且方便能診斷脂肪肝的工具。台灣地區統計下至少有二成至三成的成人有脂肪肝的問題,以40至49歲最多,男女比例相當。肥胖的人七至八成有脂肪肝,糖尿病患者五成至七成有脂肪肝。近年來青少年肥胖的問題日漸嚴重,大約2 %以上的青少年有脂肪肝。

 

    脂肪肝就是所謂的「肝包油」或是「粉肝」,肝臟可能會腫大引起右上腹部脹痛的症狀,但絕大多數沒有症狀。許多患者通常是在健檢抽血檢查才意外發現GOT、GPT、ALK-P、γ-GT數值上升,但又很少高過上限值的10倍。近幾年對脂肪肝的暸解愈來愈清楚,發現大約1/10的脂肪肝患者可能發展成脂肪性肝炎,其中25%-30%可能由肝纖維化慢慢進行到肝硬化,甚至發生肝癌,同樣會有著肝炎三部曲進展的後果。因此有脂肪性肝炎的患者就不能輕忽自己異常的肝功能指數。

 

    一般所謂的脂肪肝,其正確的名稱是「非酒精性脂性肝病」。是指排除了長期酗酒、C型肝炎、鐵質沉著症、銅代謝異常和某些藥物如Tamoxifen的使用下所致的脂肪肝。它是目前最常見的肝病,其發生與飲食、環境以及個人體質有關。簡單的說就是血流帶了過多的脂肪酸到肝臟,超過了肝細胞可以處理的情況,肝細胞不能將過多的三酸甘油脂以脂蛋白的形式排出肝臟,三酸甘油脂就以油泡的型式積在肝細胞質內,沉積若大於肝臟總重的5%就稱作脂肪肝。肝細胞內的氧化壓力增加造成自由基對肝細胞的傷害就可能發生脂肪性肝炎。但是超音波影像下脂肪肝的嚴重程度,或是抽血檢查GOT/GPT的高低,並不能代表非酒精性脂性肝病真正的嚴重程度,只有肝臟切片檢查才能告訴我們答案。但臨床醫師並不會建議直接做肝臟切片檢查,主要是其侵襲性,且有沒有作並不影響後續治療。但我們可以藉由一些指標來預測患者日後肝病纖維化進展的危險度,如年齡大於45歲、肥胖(BMI大於30)、肝轉胺脢指數GOT/GPT的比值大於一、第二型糖尿病、高三酸甘油脂症及女性等都是目前已知的危險因子。

 

    至於治療上目前唯一確認有效的治療為減重與運動,脂肪肝是「可逆的」。病患經過飲食生活習慣的調整如少吃減重多運動後,脂肪肝就可消失。營養素中若缺乏抗氧化劑會加重脂肪肝對肝臟造成傷害,所以也要注意營養素的均衡,三餐都要吃不要讓自己長時間處於飢餓狀態,因飢餓會造成肝內麩胺基硫(glutathione)、維他命C、E下降,造成的氧化壓力更加大,所以有脂肪肝的人比健康的人更不能承受飢餓造成的傷害。減重不可太快,快速減重會造成太多游離脂肪酸進入肝臟,因此脂肪肝會更嚴重。研究顯示減重每週超過1.6公斤以上,即可觀察到肝組織傷害的現象。所以建議持之以恆慢慢減,目標是一週0.5公斤,一個月2公斤。對於達到肥胖標準的病人,還可以併用合法的減肥藥,而對於病態性肥胖的病人,胃繞道手術也是目前一個可行幫助減重的方式。

 

    目前並沒有一定有效的脂肪肝治療藥物,雖然降血糖藥、降血脂藥、肝庇護劑、抗氧化劑維生素E、營養素甜菜鹼Betaine等均有研究顯示使用治療後肝指數或病理上的進步,但仍需更多研究來確認其療效。通常脂肪肝合併糖尿病或高血脂病人,可分別使用降低胰島素阻抗性藥物如Pioglitazone、Metformin等或降血脂藥如Fibrate類藥物

 

    為避免脂肪肝對肝臟造成的傷害,從小就要培養良好的生活及飲食習慣。已經有脂肪性肝炎的患者,減脂是刻不容緩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