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胃幽門螺旋桿菌據估計全世界約有超過一半的成年人感染過此菌,人們一旦在感染幽門螺旋桿菌後,在臨床上大多數感染者是不具有任何症狀的,只有將近10%的患者會產生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若沒有接受特定抗生素殺菌治療,在持續感染數十年後,可能會增加發生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瘤甚至胃(腺)癌的機會。1994年幽門螺旋桿菌已被世界衛生組織確定為第一類致癌因子。我國的研究團隊亦證實隨著幽門螺旋桿菌的根除,將使得胃癌的發生率明顯的下降且發表在國際著名的醫學雜誌。

    目前台灣醫界遵循的幽門桿菌根除治療的適應症,乃是根據國際第三版馬斯垂克共識會議報告,需要接受治療的狀況在成年人包含: (1)消化性潰瘍(2)胃黏膜相關淋巴組織淋巴癌 (3)萎縮性胃炎(4)胃癌切除後(5)胃癌患者第一級親屬 (6)經充分知會後病人仍有意願(7)非潰瘍性消化不良 (8)須長時間服用非固醇類抗發炎止痛劑 (9)需要長期接受質子幫浦抑制劑 (10)無法解釋的缺鐵性貧血 (11)原因不明的血小板不足紫斑症等。而近幾年台灣的標準三合一療法,包含質子幫浦抑制劑,一顆一日兩次,Amoxicillin 1000 mg一日兩次,Clarithromycin 500 mg一日兩次或Metronidazole 500 mg一日兩次,治療一週除菌的成功率可高達八成以上,而14天之三合一治療比起7天之三合一治療可提高除菌率但卻增加藥物的副作用風險。治療後休息一個月後可考慮接受C13呼氣測試驗證幽門桿菌是否成功除菌。三合一初次治療失敗若失敗,仍有不同組合的四合一治療或是以quinolone類抗生素為主的第二線治療。而台大醫院近幾年的研究更指出,二段式的序列式服藥14天,殺菌更有效,最高達9成,但不適用於復發患者。

 

    雖然台灣地區民眾抗生素的抗藥性嚴重,但經由腸胃科醫師的治療評估,或進一步培養難治病人的細菌然後測試其抗藥性,仍有極高的機會能成功除菌。台灣每年有1%的患者幽門桿菌再度上身,因此建議患者滅菌成功之後,共餐時不妨公筷母匙,朝夕相處的家人也應該檢測是否帶菌或除菌來確保擁有健康人生。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Dr Chen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